English | 繁體中文
宗旨 研究計畫 案例 相關文獻 相關資源 聯絡我們
研究計畫
計畫名稱
教育的自然農法:「村落式教育」的在地實踐與參與式探究(2/3)
主持人
顧瑜君
場域
壽豐鄉
學術著作連結
顧瑜君 / 著作 / 學術著作連結
 
經費來源
Ministr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 
 
參與助理及學生
吳明鴻, 黃筱瑩 
 
校外協力單位
五味屋 
 
摘要
教育的自然農法:「村落式教育」的在地實踐與參與式探究
本研究以三年為期,以台灣偏鄉村落為基地,並以弱勢者的生命經驗為經 緯、線材,編織社區生態協力網作為具體之教育實踐,修正/調整自身本土教育 論述的方向,為台灣的教育界/史,展開一場創新的教育跨界旅程。同時,以研 究作為(research act)為區域性貢獻的媒介,使大學的學術績效轉化為地域性的 實際成果,將 SCI 的社會性價值(Social Contribution Index)推展在學術殿堂之 中。
本研究的目的是:生態智慧理論、村落教育、社區教育、關懷倫理學、批 判教育學為理論實踐的基礎,開創一個撐得起偏鄉孩子成長的友善、有利、有力 的在地人文生態環境,促成整體教育變革,我們的背後的知識興趣,是找出力量 所在/潛在之處,即村子裡良性的力量、並促成各種力量在村落中流動,我在不 同力量之間進行 Hermes 的工作,掌握在地的「文化感知」或「地方性知識」, 實際做出對偏鄉教育有價值與意義的行動。藉著「從生態或環境為切入的視框」 善用人文生態智慧於鄉村教育發展與實踐。
本研究預計探究以下幾個問題:
如何透過理解產生真知進而促成相助:如何從弱勢學習者細微的生活脈絡 中,理解與產出對弱勢學習者真正所需的幫助。
如何促成學習者生存生態處境之變化,不是改變其個體:以生態的概念理 解弱勢學習者之學習網絡運作對其改變之動態關係。
如何創新教育專業發展模式、從社群對話中促進增能:教育專業發展之新 型態研發,跳脫專家、研發推廣模式,以參與式、對話式方式營造學習社群。
如何營造村落型教育運作、創發本土教育經驗具體成效:將教育回歸到生 活中,讓村落成為教育的參與者,共同定義教育對偏鄉的價值。
本研究預計採取民族誌與參與式行動(participatory action)研究併行進行,以 研究團隊(共同主持人、博士後研究員、研究生社群)為研究社群,研究團隊打 算繼續在鄉村社區教育的路上走下去,實踐自己的課程/教育理念,未來三年, 我們打算吸引願意跳脫傳統/正統課程編制思維的基層教育工作者一起加入,跨 界、跨區域的加入台灣鄉村教育建構,藉此開創另類的課程研發團隊,經營一塊 將來可以替台灣展現教育本土經驗、有價值教育論述的教育夢田,也為台灣的教 育史,留下農村味的一頁紀錄。  
鄉鎮
壽豐鄉 
社區
豐田村 
主關鍵字
鄉村教育
參與式行動研究
學習社群  
次關鍵字
教育人類學
多元文化教育  
研究計畫相關照片